王琼向辖区居民发放“防骗蛋”
面对日益增多的电子诈骗案件,今年上半年,我市成功实现了电子诈骗犯罪数量下降、破案数量增加的历史性转折。这份耀眼的成绩单凝聚着全市113个派出所数百名社区民警的辛劳和汗水。从最初的防洪宣传,到结合辖区不同特点精准施策,他们走过大街小巷,“扫楼”入户,无论是辖区内的住宅庭院、居民小区、单位,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,你都能看到他们为“天下无诈”而奔波的身影。小西湖派出所西金桥社区民警王琼就是其中之一。
1 继承老经验,践行新做法
“电信诈骗手法很多,转账汇款一定要小心!你可以下载‘国家反诈骗中心’APP!”西金桥社区的居民每天都会收到王琼发来的反诈骗“早安、午安、晚安”。
“小王警官每天下班都很晚,有一次晚上八点多,我还看到她挨家挨户推销。”说起王琼做事的认真,辖区老人辛朱连赞不绝口。
王琼的防诈骗能力并非一蹴而就。王琼工作的小西湖派出所是全国枫桥式派出所。自2017年进入社区警务工作以来,她结合辖区治安实际,在继承旧经验的同时,大胆推行新做法。她总结和提炼了“线上重点与线下面对面相结合、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、传统土方法与科技大数据相结合”的反诈骗宣传工作模式。 ,变事后宣传为事前预警。 ,努力让反欺诈宣传在辖区无处不在。
“晚上在街上看到司机的反光背心,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,就订了几件背心,上面印有荧光防骗标语,出门穿起来非常醒目。”王琼说道。 8月17日上午,记者在西金桥社区派出所看到,王琼的反诈骗“绝招”随处可见,“防诈骗鸡蛋”、防诈骗荧光背心、防诈骗荧光灯等。肩章和防欺诈面具。就连纯净水容器和水桶上都印有反欺诈标语。这些“独特的秘密”也让她的反诈骗工作如虎添翼。
王琼围绕居民衣食住行创新宣传方式,将反诈骗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。她主动联系了该地区人流量大的面馆和酒店。人们下载注册“国家反诈骗中心”APP和“金钟”小程序,就能吃优惠面、优惠住酒店;她联系了该地区的瓶装水站、餐馆和快递公司。收集积分,将“防骗提醒便利贴”贴在水桶、外卖单、快递包裹上,让防骗知识走进桶装水、外卖、快递的千家万户;让“防骗八宝茶”并在茶杯上印上“金铃盖” 登记二维码和防骗灵魂8问;停放在辖区停车场 贴上“防骗提醒卡”以辖区内的长辈、阿姨为主力,联合社区成立“反诈骗萤火虫”宣传队伍,学习网络短视频反诈骗宣传技巧,并在网上和网上进行宣传。线下,她创作了一系列反诈骗短视频,让群众在笑得开心的同时,也了解到了防诈骗知识,目前播放量已超过10万次,观看人数已达10万。为60万聋哑特殊人群,她到兰州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手语并拍摄手语照片。反诈骗宣传短视频。在她的带领下,西金桥社区的居民也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,与社区工作人员、区民警一起走街串巷、敲门入户,开展反诈骗宣传。
2因地制宜、因地制宜开展反诈骗宣传
王琼将反诈骗宣传防范融入社区警务工作,因地制宜、因人施策,对辖区各行业群体进行分类,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反诈骗防范宣传工作模式。
针对辖区各金融营业网点,王琼以“断卡”行动的源头管控措施为抓手,对银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反诈骗培训,要求他们不仅避免上当受骗,同时也对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提供防骗提醒。对于辖区企事业单位,她采取“抓一身、抓一身”的宣传方式。她先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,然后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防范电子诈骗专项培训,确保单位内部不出现案件。她以辖区居民楼为目标,将反邮件诈骗宣传材料送进千家万户,挨家挨户宣传“全国反诈骗中心”APP和“金钟”小程序。对于辖区内居住在后街小巷、居民大院的农民工以及来兰就医等流动性较大的人员,她利用下班时间周末休息时间,与来自派出所和社区网络的西湖“蓝盾”义务警员一起走街串巷,了解熟悉的人,同时推动“全国反诈骗中心”APP注册, “金钟”小程序一一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诈骗手段和手段,提高反诈骗能力。 。
截至目前,王琼社区反诈骗宣传率达98%,“金钟罩”小程序保护人数5817人,注册“全国反诈骗中心”APP1896人,注册“全国反诈骗中心”APP125人。人们面对面地被准确地劝阻。
只要你努力,你的汗水就不会白费。 2020年下半年,王琼负责的区域未发生一起电子诈骗案件,被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评为“无诈骗社区”; 2021年以来,仍保持电子诈骗案件为零,连续被评为“无诈骗社区”。 “无诈骗社区”。
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文/摄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jktour.com/html/tiyuwenda/9458.html